水利规划与设计

规划战略

  • 湟水数字孪生流域试点探索思考

    李向东;马洁;高仁祖;刘启兴;

    为推动青海省级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发展,文章以湟水流域为案例,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明确建设原则,阐述目标、任务及具体建设思考和建议,包括构建符合地方特色的监测感知体系、研发高原适应性模型与知识库、打造注重实效的系统平台等,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方案。研究结果为青海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提供了实践样本,其创新点在于紧密结合高原地域特点,丰富了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的顶层设计,对地方水利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9期 No.263 1-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系统潮流和全社会经济成本的抽水蓄能布局研究

    陈凯;刘潇;陈前;陆雍容;梁奕楠;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发布,我国抽水蓄能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解决抽水蓄能发展中布局不合理,分析方法有限,与电网实际运行脱节等问题,文章提炼了影响抽水蓄能布局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分区电力保供、促进新能源消纳和网源协调发展等多维度布局研究评价方法,创新地提出包含电网潮流分布特征和全生命周期经济成本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成果创建了基于动态潮流的定量分析框架,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提升了抽水蓄能布局的科学性和经济性。

    2025年09期 No.263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蚌埠市滨水生态空间规划探索与实践

    汤钟;代金文;李亚;刘枫;张亮;

    针对当前滨水城区普遍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等突出问题,文章以蚌埠市为实证对象,构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理论的水生态空间系统规划模型。通过生态敏感性评价与水文分析,创新性地提出“理格局-织水网-控蓝绿-促保育”四位一体规划策略:运用山水营城理念重塑空间格局,通过水系连通工程提升水体密度,实施蓝绿线分级管控强化生态基底,结合雨洪调蓄设施与小微水体治理提升韧性水平。通过蚌埠市的创新实践,将水系统规划方法与生态安全理论相结合,为滨水城市提供了兼顾生态效益与实施效果的空间治理范式,对推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5年09期 No.263 22-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水文水资源

  • 变化环境下喀拉喀什河流域径流演变特征与根源性因素分析

    房睿;

    文章以喀拉喀什河为例,解析1956—2023年天然径流及降水序列的演变特征,揭示径流突变与降水周期性规律。运用累计距平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Morlet小波,对相关序列数据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呈现阶段性变化,2008年前后发生突变,Morlet小波分析降水序列在1988年前后存在4-6年显著周期;降水丰枯交替明显,但90年代后呈现整体偏湿趋势,1993年后丰水期频次增加。揭示了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径流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制,明确了降水周期的作用。通过多尺度方法集成与长序列数据挖掘,深化了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文过程复杂性的认识,为同类区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了可推广的技术路径与决策依据。

    2025年09期 No.263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区域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价的集聚度方法

    董涛;冯耀龙;张军;

    为科学评价区域水资源量与社会经济的空间均衡状态,文章提出区域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价的集聚度方法。将区域水资源量与地理面积、人口数量、GDP一一对应匹配,计算水资源集聚度(WRAD)、人口集聚度(PAD)和GDP集聚度(GAD),得到相应的评价结果。模型应用于2018—2022年重庆市3个区块和38个区县水资源空间均衡状态评价,结果表明空间均衡状态最好的区域为渝东南,其次为渝东北,主城都市区状态最差。评价方法可为水资源空间均衡状态评价研究提供新思路。

    2025年09期 No.263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河流健康评价

    魏焱圣;褚润;

    对雷坛河进行全面健康评价,识别关键退化因子,为河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基于现场调查、遥感分析和水样检测,构建包含5个准则层和12个指标层的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雷坛河总体呈“亚健康”状态。准则层中,生态结构完整性为不健康,水文完整性为亚健康,化学完整性为健康,生物完整性为劣态,社会服务功能可持续性为亚健康。识别出河流纵向连通性破坏、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水文节律改变和岸线过度开发5个关键退化因子。基于评价结果,提出包括恢复河流连通性、加强水质治理、开展生态修复等管理建议。

    2025年09期 No.263 48-5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渭河流域甘肃段径流变化与生态需水研究

    吴建龙;孙栋元;武兰珍;舒和平;崔艳强;王兴繁;马亚丽;

    生态需水研究为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章以渭河流域甘肃段为研究对象,采用Tennant法、年内展布法以及90%保证率月平均流量法等方法进行生态需水计算。结果显示:(1)武山站径流量在1956—1997年呈下降趋势,1998—2022年呈显著上升趋势。(2)北道站径流量在1956—1995年呈下降趋势,1996—2022年呈显著上升趋势。(3)90%保证率月平均流量法和Tennant法分别计算武山、北道站生态需水量较为合理,最终得出武山、北道站年平均生态需水量分别为4.22亿m~3、2.39亿m~3。研究可为流域生态修复和规划提供依据。

    2025年09期 No.263 55-5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变化环境下潦河流域水文情势变化特征分析

    陈苗;刘卫林;朱英杰;黄志洋;

    为探究潦河水文情势变化,文章基于万家埠站1953—2018年的径流序列,采用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以及滑动T检验法开展变异点分析,应用IHA-RVA法以及水文改变度评价法综合评估潦河水文情势。结果表明:(1)潦河径流呈不显著的增长趋势,变异年份为1987年;(2)潦河整体水文改变度为38.1%,属于中度改变;(3)年极值流量变化、高低脉冲频率及历时对潦河水文情势的改变影响显著。研究成果可以为协调潦河农业用水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修河及鄱阳湖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5年09期 No.263 60-6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科研与管理

  • 贵州某磷矿矿床充水因素分析及涌水量预测

    漆增璠;王中美;褚学伟;李贵冬;袁欢;苏成波;

    贵州岩溶区矿井突水事故频发,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为矿山的安全开采带来隐患。文章以贵州某磷矿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其充水因素并预测涌水量,为矿山安全开采提供水文地质依据。基于矿区水文地质特征与矿床充水因素分析,采用大井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预测首采区涌水量。结果表明,该磷矿属岩溶充水矿床,灯影组岩溶含水层内的溶蚀裂隙水为主要充水水源,充水通道以构造断裂带、冒裂带为主;首采区正常涌水量为13528m~3/d,最大涌水量23545m~3/d。研究成果可为该磷矿的安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岩溶山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No.263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河下游小浪底至陶城铺河段河槽线位置研究

    郑钊;臧明;王刚;赵伟;

    为提升黄河下游河道行洪能力和滩区管理水平,文章基于河槽线概念,针对小浪底至陶城铺河段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构建精细化的二维数学模型(MIKE21),模拟洪水演进过程,并结合历史数据与现状分析,探讨了河槽线的位置及其过流能力。结果显示,不同河段的河槽线内过流比存在显著差异,多数河段能够满足80%以上的排洪需求,但部分区域需改进以维持行洪能力。明确河槽线位置不仅提高了防洪安全性,还为构建绿色生态走廊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09期 No.263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HP-物元可拓模型的水库标准化管理水平评价

    王红;陈思璇;杨政发;张和喜;付杰;王永涛;

    水库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是监督考核水库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标准化管理评价,可研判水库管理现状和薄弱环节。为深度评价水库工程标准化管理水平,文章根据水库运行管理特点,从工程状况、安全管理、运行管护、管理保障以及信息化建设等5个方面构建了水库标准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AHP-物元可拓标准化管理水平评价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贵州省YWH水库标准化管理工作,采用量化AHP-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对水库标准化管理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AHP-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可量化评价水库标准化管理水平,且计算方法简便、适用性强、精确性较高,可为水库标准化管理评价提供基础保障。

    2025年09期 No.263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阿克塞县城乡供水工程水化学特征研究

    王立川;孙栋元;高扬;刘星;胡礼文;姜鹏;王兴繁;崔艳强;

    水化学特征研究为区域水资源质量评估和水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文章通过野外考察采样,共取22组水样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以及离子对比法,研究阿克塞城乡供水工程河流、取水枢纽区水质水化学特征,探讨取水枢纽区、河流水化学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阴离子以SO_4~(2-)为主,阳离子分布相对较为均衡,地下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到硅酸盐矿物风化水解以及碳酸盐岩风化作用控制,水质类型主要为SO_4~(2-)-HCO_3~--Cl~--Ca~(2+),矿化度较低,对混凝土腐蚀性较弱。对比分析不同调水工程输水线路方案的取水水质水化学特征,为阿克塞区域水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2025年09期 No.263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岩溶天窗水位动态对降雨响应机制及预测模型研究

    梁柱;褚学伟;王中美;杨凤竹;李贵冬;

    为揭示岩溶区地下水位动态对降雨的响应机制,提升水灾害预警能力,文章以平塘县某岩溶天窗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不同降雨条件下水位的响应特征,并采用LSTM、LR以及XGBoost3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水位预测体系。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和历时是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模型精度从高到低依次为:LSTM模型>XGBoost模型>LR模型,LSTM与XGBoost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而LR模型效果较差,LSTM模型在丰水期的模拟效果优于XGBoost模型。研究成果可为岩溶山区水资源利用以及水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No.263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语言模型赋能的水利知识平台技术研究

    张浩森;徐远翔;万水明;

    随着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利行业的深入应用,如何克服知识分散、专业性强等挑战,构建一个高效、智能的水利知识平台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以构建大语言模型赋能的水利知识平台为目标,基于行业标准构建水利对象-知识-数据三级分类体系,支撑多源异构数据的标准化管理。采用DB-GPT技术优化未标注文本的图谱构建,提出融合混合检索与反馈优化机制的文库问答框架和基于Vanna技术和自主修正策略的数据库问答框架,实现90%均值准确率的文档、库表和数据库静态、动态数据常规及简易四则问答能力。平台最终形成包含知识采编、分类管理、文库检索、数据库问答的功能体系,可有效赋能水利知识平台知识管理、多场景智能检索需求。

    2025年09期 No.263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样本均衡化处理和机器学习模型的乡镇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吕铭洲;李昆仑;杲加俊;徐辉;

    为准确评价样本不均衡条件下的大比例尺乡镇地质灾害易发性,文章以丽水市太平乡为研究背景,建立9项因子评价样本数据集,使用SMOTE-Tomek方法对样本进行均衡化处理后,以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和随机森林(RF)模型预测得到区域易发指数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在采样方法方面,SMOTE Tomek方法能够扩充样本数量并更好地平衡数据集;(2)在机器学习模型性能方面,SMOTE-Tomek-GBDT预测结果的ROC曲线线下面积AUC为0.85,性能更优。(3)在易发性分区合理性方面,SMOTE-Tomek-RF预测结果显示高易发区面积所占比例最小,易发强度指数最大。研究成果有望为大比例尺乡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及防控提供技术依据。

    2025年09期 No.263 107-11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保水剂施用对作物生长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进展

    马文琼;康燕霞;姜渊博;于文静;王晨;

    保水剂作为一种新的节水途径,能有效减少作物耗水量,提高作物生产性能和抗旱能力。文章重点从作物生长生理特性、产量品质、水分利用等方面,系统分析保水剂对作物生长指标、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总结施用保水剂后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揭示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动态变化特征,梳理已有研究成果与经验,归纳现阶段研究中的不足,同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得出,合理施用保水剂,可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减缓作物衰老速率,从而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实现作物品质优化。文章可为作物高产种植及合理施用保水剂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9期 No.263 112-11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秸秆覆盖对作物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薛聪;康燕霞;马文琼;郭晨凯;

    适量的秸秆覆盖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减少蒸发,提高土壤入渗速率,还可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产量。文章综述了秸秆覆盖对于土壤环境、作物生长生理、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总结了秸秆覆盖后作物生长生理、产量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过量覆盖可能导致的产量降低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秸秆覆盖技术当前存在的不足,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发现科学运用秸秆覆盖技术,可实现秸秆资源的有效回收利用,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从而为绿色可持续农业体系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9期 No.263 116-119+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设计施工

  • 尼雅水库坝基高侵蚀环境下新型防渗方案应用与效果评价

    李江;马敬;蒋兵;张晓浩;

    在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发育、岩体弱风化、多微张,普通水泥浆液可灌性差,且工程区地下水矿化程度高的坝址区,坝基内的侵蚀离子往往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具有强腐蚀性,尤其对于坝基内的SO_4~(2-)及Cl~-总含量大于10000mg/L时,其大坝基岩的防渗处理一直是个技术难题。文章设计创新了一种处理基岩内含超高侵蚀离子的“水泥+粘土+硅溶胶”新型多组份新型灌浆材料与技术,该技术已在超百米高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尼雅水库坝基防渗中得到成功应用,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可供工程参考使用。

    2025年09期 No.263 12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孪生姚家平总体设计方案研究

    解凌飞;姚晓敏;李德;刘伟;杨仕志;

    为实现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实时监控和智能管理,文章从业务、功能、数据等方面开展需求分析,重点围绕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各项业务应用,搭建了数字孪生系统总体框架,开展数字底板、模型平台、知识平台以及“四预”功能设计,并辅以网络安全体系和保障体系。文章阐述了系统各个层次的主要功能,建设的重难点以及关键技术,可为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提供支持和参考。文章构建了数字孪生姚家平全面的系统框架和功能体系,可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工程调度网络化,现场监控视频化,业务处理智能化,管理维护标准化。

    2025年09期 No.263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丘陵山区复杂地形的大型灌区高效节水灌溉设计探讨

    黄继宏;张恬姿;

    文章以N县M灌区工程为例,探讨了丘陵山区复杂地形下大型灌区的高效节水灌溉设计。M灌区作为国务院2022年重点推进的六大新建灌区之一,是首个丘陵山区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万亩。文章分析了M灌区的地形、水源等条件,提出了针对性的高效节水灌溉设计方案,并总结了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同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总结了一些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创新点。

    2025年09期 No.263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承压泄洪洞支护安全评价与衬砌有限元法配筋研究

    于茂;王浏刘;隋世军;

    为真实把握泄洪洞衬砌结构在充水条件下的安全性能,保证工程施工和运行期的安全,文章通过采用有限元方法精确模拟高内水条件下围岩与衬砌的联合受力特征,考虑围岩弹性模量、围岩应力释放率等因素影响,对支护体系在多工况下的安全性能进行了评价。基于有限元衬砌内力成果,采用国内外通用的配筋方法进行了多种工况下的衬砌结构配筋设计,为高内水压条件下的水工隧洞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2025年09期 No.263 140-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钢管混凝土拱肋日照温度场及温度梯度研究

    魏志伟;吴刚;林柯;肖林;王炎;

    为研究日照辐射下铁路钢管混凝土拱肋的温度梯度计算模式,文章以沪通铁路128m系杆拱桥为研究背景,在桥址处进行了拱肋足尺节段温度监测试验,建立考虑日照辐射的Ansys热导模型,分析了上海浦东地区铁路钢管混凝土拱肋在日照辐射等作用影响下其截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钢管混凝土拱肋截面温度在日照作用下沿径向分布呈周期性变化,10:00—18:00时间范围内拱肋截面温度外高内低,22:00—06:00时间范围内拱肋截面温度外低内高;确定温度梯度计算模式为分段四折线一次函数,该函数拟合后温度梯度特征值T_1、T_2、T_3、T_4分别为21.4、4.3、0.5、5.4℃;拟合后钢管上表面处温度梯度结果较规范高9.4℃左右。文章提出的温度梯度模式可为该地区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9期 No.263 149-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